为推动服务企业发展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难,今年以来,我市建立了29位市领导联系87家重点民营企业、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围绕“五群十链”举办三期“企业家沙龙”等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加,和企业家贴心交流,深度交流,部分企业家在活动中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对我市发展特别是“五群十链”产业的推进和提升提出很多很好的意见,建立健全了市领导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服务企业机制,创新、完善“企业家沙龙”“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等帮扶品牌。
一、进展情况:
市经信局1-8月开展政策宣讲6个,走访调研企业367家;宣传报道51篇,召开座谈会4个,要素对接1次,银企签订了700万元的贷款协议,协调解决问题245个,收集企业问题9个报送市“四送一服”。
在陶铝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产业集群企业家沙龙上,8家企业反映了17个问题和建议,我们通过公务办公平台交淮北高新区等9家单位办理(交办单编号为2021001-2021008)。目前,11个问题已办结,7个正在推进办理。安徽家园铝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提出的用电等11个问题基本解决。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公司提出的7个问题正在推进办理之中。一是涉及供电的业务正在办理过程中。二是相泰公司铸造尽快提出用电申请供电公司答复方案。三是属客户向开发区提出的问题。四是家园铝业宗地正在进行土地招拍挂,待企业拿到土地证后,方可补办相关规划许可手续,目前正在办理土地手续。五是安徽爱纽牧铝业有限公司目前开发区拟为企业提供40亩土地,用于扩大发展,初步选址在白杨西路北侧,正在办理。六是国轩象铝使用丰盛泰厂房。丰盛泰在法院司法处置阶段,待处置工作结束后立即按照有关程序办理产权过户。七是淮北银丰铝业在濉溪开发区69亩地块,2017年以前三免二减半政策一直没有落实,继续办理。
在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企业家沙龙上,我们梳理了8家企业反映的19个问题和建议,正在交8家相关部门和单位办理(交办单编号为202110-202117)。安徽瑞柏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提出的融资问题、环境问题等13个问题已经办结。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的6个问题正在推进中。一是建议促进产学研合作,支持建设煤化工实用技术研究院。二是建议政府、企业开展双向挂职,形成一体化发展,提升管理水平。三是搭建校企产学研平台。四是加大化工专业人才引进,尤其吸引研发人才。五是中利电厂蒸汽供应不足。六是建议推广燃料乙醇应用,拓展市场。
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企业家沙龙上,我们梳理了10家企业反映的16个问题和建议,正在交11家相关部门和单位办理(交办单编号为202118-202127)。
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行中。
二、困难问题,意见建议
一是企业服务平台资源分散。各类服务平台建设涉及多个部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企业直通车”“四送一服”双千工程问题办理平台、“12345市长热线”等,形成职能交叉,资源分散,致使服务平台资源利用率较低。
意见建议: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协调民营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运作,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建立部门共建共享共管长效工作机制。企业公共服务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创业、培训、融资等服务,涉及的部门较多,因此,牵头部门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和例会制度,做到明确分工,加强配合,完善管理,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二是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民营企业融资难,既有小微企业经营风险高、财务报表真实性较低、可抵押的资产少等自身原因,也有金融机构出于经营风险偏高和经营效率考虑上的客户定位问题。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贷款资质低,部分民企还缺乏房产、设备等抵押物,考虑金融风控等因素,银行不愿意向民企放贷,融资成本高、增信周期长、贷款方式单一、信息不对称依然是影响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
意见建议:着力构建民营企业信贷服务平台。加强政银企沟通互动,积极推动政银企之间的合作,改善融资服务环境,加大金融帮扶力度。发挥各商业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加强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增加民企贷款规模。建议:政府对中小民营企业出台减免税费和财政支持措施,设立民企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促进民企健康发展。
三是人才队伍建设不够完善,服务不够到位。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缺少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专业型公共管理及煤化工等人才;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引进困难,受市场和企业效益的影响,一些专业技术人才、业务骨干等纷纷外出打工或调离企业,企业反映重点大学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引不进来、留不住。企业普遍缺少专业人才,尤其是熟练工更难招。
意见建议:完善培养机制,加快人才培育。灵活各类人才培训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强化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全方位培训人才队伍。坚持自主培训与委托培训相结合,加大专业人才培训力度。优先培养紧缺人才队伍。加快培养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建立一支熟悉国内外市场、具有现代管理经验和驾驭市场能力的企业家队伍;加大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紧密结合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和市场需求,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积极拓展培训领域,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建立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基础性专业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