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数字经济已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为全面了解我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现状,365bet手机网址多少_365商城官网下载_英国365bet日博统计局组织开展企业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我市数字经济发展韧性突出,企业数字化转型效率提升,但产业整体水平较低,部分行业发展缓慢仍处于起步阶段等问题需引起关注。
一、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印发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分为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四类。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四上”企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企业48家,占“四上”企业的3.3%。
分县区看,相山区数字经济核心企业最多,有21家,占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企业总数的43.8%,其次是濉溪县和杜集区,分别有13家和10家,分别占27.1%和20.8%,烈山区数字经济核心企业最少,仅有4家,占比8.3%。
分行业看,数字产品制造业企业最多,有18家,占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企业总数的37.5%,数字要素驱动业16家,占比为33.3%,两行业合计占比超七成,达到70.8%。数字产品服务业8家,数字技术应用业6家,分别占16.7%和12.5%。
从规模看,小微型企业占比达87.5%,其中,小型企业37家,占比77.1%;微型企业5家,占比10.4%。中型企业仅有6家,占比为12.5%。民营企业43家,占比为89.6%,其中私人控股企业40家,占比83.3%。国有企业仅5家,占比10.4%。
二、发展特点
(一)疫情下数字经济韧性凸显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持续开展“优环境、稳经济”活动,用心用情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数字经济核心企业顶住压力逐步趋稳,新动能持续释放,发展韧性显现。2022年前三季度,48家数字经济核心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较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提高0.4个和1.8个百分点。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增长4.2%,增速较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提高1.4个和0.8个百分点。
(二)数字化转型效率全面提升
近年来,我市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引导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企业参与“皖企登云”提质扩面行动,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生产、服务效率得到全面提升。调研显示,应用数字化技术后,生产产品、提供服务所需时间缩短的企业占比达52.1%,企业决策能力和反映能力提高、用工人数减少、成本降低、产品合格率提高的占比分别为35.4%、31.3%、31.3%和27.1%。认为效率没有提升的企业仅占4.2%。
(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
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速度快,需要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多,显现出较强的吸纳就业能力,为全市稳就业、引进人才带来积极影响。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企业从业人员4265人,户均近90人,同比增长15.3%。人员工资总额1.88亿元,同比增长20.5%,增速高于全市平均8个百分点。数字经济核心企业人员缺口小于10%的34家,占比达70.8%,人员缺口非常大(50%以上)的企业仅1家,占比2.1%,企业人员需求基本满足。
(四)数字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我市数字化人才持续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加大,网站自有程度不断提升。2021年,全市1173家“四上”企业配置计算机总台数38166台,同比增长5.9%;每百家企业拥有计算机3254台,同比增加148台。有局域网的企业901家,占“四上企业”的76.8%。拥有网站的企业546家,占“四上企业”的46.5%,拥有网站数量620个,每百家企业拥有网站52.9个。有信息化投入的“四上”企业965家,占比为82.3%,较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
三、面临问题
(一)数字经济整体水平仍然较低
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主体是数字产品制造业,其营业收入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比重(以下简称占比)高达54.6%,其次是数字技术应用业,营业收入占比31.7%;数字要素驱动业和数字产品服务业还有较大发展空间,营业收入占比仅有11.4%和2.4%。
分行业看,数字产品制造业主要依靠电子元器件及材料制造等传统制造企业支撑,高端数字产品制造、智能设备制造、数字媒体设备制造仍是发展短板。数字技术应用业以传统电信业为主,互联网数据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平台经济等新技术行业都是空白。数字产品服务业以批发零售为主,数字产品租赁、维修和其他数字产品服务业发展不足。数字要素驱动业以互联网零售为主,产业竞争力不强。
(二)数字经济业务发展困难重重
数字经济业务发展与全市经济息息发展相关,全市经济发展放缓,企业数字经济业务则相应收缩。专业人才不足,产业链不完整、营商环境不优、数字服务应用水平较低等各种困难均较为突出。调研显示,企业发展数字经济相关业务受疫情影响,业务收缩的占41.7%。中高端或技能型人才不足,占比37.5%,自行购买的数字服务的算力不足,影响效率;融资难、融资贵;盈利较弱,有效扩大投资难等各种困难占比均超过20%,但认为政策扶持效果不明显的企业仅占6.3%。
(三)企业数字化改造阻力较大
一方面,企业急需数字化改造。调研显示,当前需要改造提升数字化水平的企业35家,占比达72.9%。其中,最需要在销售流程上提升数字化改造水平的企业14家,占29.2%,其次是生产流程和内部管理,分别占12.5%和10.4%。另一方面企业数字化改造面临多重困难,认为数字化改造成本较高,负担较重的企业有23家,占比达47.9%;认为数字化改造牵涉面较广,工程量较大的企业21家,占比43.8%;数字化相关技术缺乏,无法改造的11家,占比22.9%。
(四)5G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5G新技术带来网络结构的重要变化,但对全市杆路、管道、光缆等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新要求。目前全市部分区域还存在5G基础设施建设协调难度大、施工难度高等“卡脖子”问题,仍需相关部门给予支持。随着5G站点的陆续建成,市区已基本实现5G连续覆盖,但5G新业务在企事业单位实际生产经营中应用较少,需适度引导本地企事业单位开展5G新应用探索,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升企事业单位数字化水平。
(五)大数据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全市现有数据中心规模小,承载能力不足,相关制度体系尚未建立健全,数据汇集缺乏保障机制。归集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有待提升,各个部门、各种渠道的数据设置不规范、标准不统一、时间不同步、可信度不高等问题较为普遍。大数据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出台专项的扶持和鼓励政策。引导和培育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优惠举措和奖补资金在经济部门、科技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性文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但在整合优化、确保落地以及出台市级配套政策等方面相对滞后。
四、工作建议
(一)结合区域特色,优化数字经济产业布局
调研显示,认为政府在发展数字经济中,应在结合区域特色,搞好统筹规划方面加大力度的企业占比41.7%。建议依托相山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加快实施新型电子元器件(PCP线路板)、集成电路等重点项目;依托高新区和烈山开发区,加快建设锂电池(电动车)、电子元器件等产业链重点项目。加大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培育,紧盯各专业园区和双创基地,重点围绕工业生产和管理各环节,通过更新迭代、迁移改造、重新定义等方式,发展服务于智能制造的应用软件,培育软件服务企业,争取省认定首版次软件。
(二)加大技术投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建立健全促进信息技术科研攻关和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政产学研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重点实验室、研究机构的研发资源和优势,建设数字经济工程实验室,促进数字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加强与国内顶级科研机构和高新企业战略合作,提升对核心芯片、基础软件、关键器件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硬件产品制造、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等研发能力与水平,不断增强全市数字经济的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加大扶持力度,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
调研显示,认为政府在发展数字经济中,应加大产业基金和其他金融服务对数字经济企业支持力度的企业占比47.9%。建议加大财政资金对数字经济产业技术、产品、平台以及示范应用创新等方面支持力度,倾斜支持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运营模式新的数字经济领域项目和企业,有效促进创业资本、项目、技术和人才向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引导银行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支持融资担保机构对具备贷款条件的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订单贷款等金融产品创新,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提供信贷支持。建议有机组合财税金融各类普惠性政策和专项政策并优化政策传导机制,让政策更好地触达并惠及相关主体,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资金资源支持。
(四)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
调研显示,认为应培育数字交易市场,推动数据资源产业化的企业占比35.4%。建议构建农业、工业、交通、教育、安防、民生、城市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政企数据的共享利用场景,培育数据共享利用的新业态,以业务需求带动数据互联互通,持续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加大对数据要素市场主体的培育力度,积极发挥国有大数据公司、数据服务商等市场作用,培育更多合格市场主体,创新交易模式、数据资产估值办法和交易定价方式;优化数据要素流通环境,加强数据流通管理,进一步完善数据流通交易规则,健全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构建数据要素治理体系,规范市场主体交易行为,推进流通风险评估,完善数据应用监督。
(五)完善共享平台,促进数字资源跨界使用
在全市层面建立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大数据平台,促进政企互联,使数据要素资源跨界共享使用。加快制定地方性的数据归集、共享、应用的规定和文件,构建多层级的数据管理体系保障,坚持把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作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举。做好数据分级分类管理,明确数据安全保护各方权责,平衡多方利益,构建多方共治体系。强化技术创新,平衡数据利用与数据安全关系。积极推动安全多方计算等隐私计算技术应用,从技术层面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保障数据安全与发展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