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统计分析

        消费市场运行低迷 激发消费潜力仍需加力

        发布日期:2023-02-02 09:03 作者:王安伟  来源:市统计局  阅读: 次 字体: [ 大 ]  [ 中 ]  [ 小 ]

        2022年,伴随着疫情多发,收入预期减弱,市场消费动力不足,全市消费总体偏弱,但绿色智能消费、网络零售等引领消费新热点,全市消费市场总体运行平稳。

        一、总体情况

        202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4.9亿元,同比下降5.1%,降幅较前三季度加深2.2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19亿元,同比下降8%,全省第15位。

        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乡村市场恢复好于城镇。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01.1亿元,同比下降5.2%;乡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3.7亿元,同比下降4.7%。

        从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恢复快于餐饮收入。商品零售467.1亿元,同比下降3.7%;餐饮收入27.8亿元,同比下降23.3%。

         

        二、积极因素

        (一)绿色智能消费成倍增长,发展前景可观。随着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生活品质的提升,绿色和智能家电等耐用消费品进入普通家庭,绿色智能消费需求快速增长。2022年,全市限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虽同比下降5.3%,但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商品、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迅猛,同比分别增长5.5倍、6.5倍;限上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爆,同比增长7倍,上述绿色智能商品合计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3个百分点。

        (二)网络零售逆势增长,带动作用明显。传统商贸企业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网络销售高速增长。2022年,全市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限上零售额10.8亿元,占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9.1%,较同期提高5.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94.8%,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7个百分点。

        (三)批发业稳步发力,增速逐月回升。受重点企业企稳回升、月度新增批发企业净拉动作用,限上批发业自2022年7月份起呈现逐月回升态势。2022年,全市限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556.8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较上半年提高9.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位次较上半年前移4位。其中,煤炭及制品批发、再生物资回收与批发增长明显,分别拉动全市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5.3个、3.5个百分点。

        三、存在问题

        (一)大宗商品持续下滑,限上消费品结构不优。汽车和石油类商品占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高达42.5%,消费品结构发展不均衡。2022年,汽车和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9.7%,若剔除汽车和石油类下拉作用,则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降幅将收窄1.4个百分点。2022年,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乏力,限上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2%、21.3%,增速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8个、4.7个百分点。(详见附表1)

        (二)重点企业增长乏力,近五成零售企业增速下降。2022年,全市153家限上零售企业中74家零售额同比下降,下降面达48.4%;74家下降企业累计实现零售额39亿元,同比下降31.9%,合计下拉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12.8个百分点。全市19家超亿元重点零售企业(其中9家负增长)实现零售额59亿元,同比增长0.1%,仅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04个百分点。

        (三)新入统单位规模较小,正向拉动作用偏弱。2022年,全市新入统单位92家,与同期相比减少70家。从单位规模看,新入统单位体量普遍较小,零售额超5000万元的单位仅2家;92家新入统单位实现零售额5.7亿元,同比增长64%,仅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个百分点,拉动点数较去年同期减少1.5个百分点。从县区看,濉溪县新入统单位44家,占全市新入统单位的47.8%,新增数量最多;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最强。

        2022年分县区新入统单位发展情况表

        所在县区

        单位数

        零售额总量

        (万元)

        增速

        拉动点数

        (个百分点)

        全市

        92

        56673.0

        64.0

        1.6

        濉溪县

        44

        29992.3

        99.9

        1.1

        相山区

        39

        23799.8

        29.0

        0.4

        杜集区

        8

        2880.9

        160.8

        0.1

        烈山区

        1

        0.0

        -

        0.0

        注:烈山区新增1家为批发企业,无零售额。

        (四)餐饮业持续下行,经营压力较大。2022年,全市餐饮业营业额同比下降0.9%,而全省平均水平为增长4.1%,居全省第13位。其中,限上餐饮业同比下降20.6%,而全省平均水平为增长2.6%,居全省末位。全市10家超千万限上餐饮单位中,6家累计营业额同比下降,餐饮业经营压力较大,复苏动力不足。

        (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消费市场后续动力不足。收入增长是消费增长的重要支撑因素,2022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05元,同比增长5.8%,增速较前三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全省第12位,位次较前三季度后移2位,居民收入增长水平相对偏低。随着居民养老、医疗、教育等服务支出逐年增加,在居民收入没有出现较大增长的情况下,商品性消费的意愿相对减弱,消费能力提升有所制约,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后继动力不足。

        四、建议

        (一)挖掘大宗商品消费潜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传统大宗商品消费,进一步推动汽车、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不断提高汽车、家电、成品油等传统商品消费能力。积极培育新的支柱性消费品,以发放消费券、专项补贴等多种形式鼓励更新换代,鼓励团体采购,促进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智能家居、有机食品、绿色建材等新兴消费品发展,尽快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

        (二)抢抓假日经济和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回补。充分利用节假日及“皖美消费·乐享淮北”等系列促消费活动,以盉街、南翔云集等美食街区和金鹰、万达、吾悦等商圈为重点,整合运河古镇、龙脊山、朔西湖等旅游资源,推进夜间经济发展,扩大节假日消费。通过延长消费券使用期限、降低消费券单笔消费金额、扩大消费券发放平台、增加可核销企业和单次发放数量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乘数效应”撬动消费,持续激发消费内生动力有效释放。

        (三)居民增收企业纾困,巩固稳中向好消费基础。扩大消费关键在于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打通消费领域的堵点和难点,进一步巩固消费市场复苏基础。一是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将对企业的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加大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为企业经营发展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二是要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进一步降低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生活成本,化解居民消费后顾之忧。

        (四)狠抓单位入库,增强增长后劲。加大企业培育,持续做好“小升规”“新开业”企业申报入库工作。同时,关注新申报企业的成长性和稳定性,夯实入库企业发展质量,避免出现入库单位当年退库、停业等现象,入库前会同相关部门深入企业调研,以确保样本单位能客观反映消费品市场发展态势。